全球一站式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注册币安交易所 更多顶级交易所 

钢铁10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钢铁10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例)

资讯2022-08-09288

钢铁10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钢铁10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事例)

文/朱安平

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的《钢铁战士》,是新中国电影初创时期最为受人瞩目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而且创造性地将人物推至战争前景,在尖锐激烈、跌宕变化的敌我冲突之中,成功塑造了人民战士英勇奋斗、视死如归的鲜明形象,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赞歌,上映后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激发了广大观众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和爱戴。

“企望”讴歌英雄

《钢铁战士》的创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际。该片编导成荫在抗日战争爆发即投身革命,后奔赴延安陕北公学、鲁艺深造,分配至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以戏剧为武器转战华北,解放战争中在晋中吕梁军区政治部、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任宣传科长,直接参加过包括保卫延安等许多战役,1947年10月受命参与带领从延安和晋绥解放区抽调部队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西北电影工学队,赴兴山(今黑龙江省鹤岗市)刚建的新中国电影事业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后留下工作。像许多来自革命队伍并亲身经历了战火洗礼的电影人一样,深知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难以忘却刚刚过去的峥嵘岁月,倍加缅怀那些英勇战斗的革命先烈,因而自觉以表现革命伟大历程、塑造军民英雄形象为己任,正像其曾充满感情地回顾所述:“当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就激动地企望,在我参加拍摄的影片里,能够表现出那些在革命战争中对革命无限忠诚而产生的英雄人物。正由于我们无数革命英雄的英勇斗争,才带来了今日的胜利。”

与这一“企望”契合的,是成荫此前因邀约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合作拍摄其编导的影片《回到自己队伍来》,曾看过该团为配合部队开展阶级教育而编演的一出名叫《钢骨铁筋》的歌剧。其剧情起源于一则新闻报道:山东战场一个战士被俘后,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誓死不屈,坚信革命必胜。文工团副团长苏里、副政治指导员武兆堤读了很受触动,感到这个战士的表现有如“钢骨铁筋”,决定以此为“戏核”,创作一部表现“坚信革命必胜”的作品。这一想法得到文工团上下支持,大家七嘴八舌想主意、凑思路,设计出了主要英雄人物排长张志坚,为展开情节又增添了张母、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并逐场进行了讨论,由担任执笔的武兆堤加以整理,只用几天时间,便构建起歌剧骨架:张志坚和老王、小刘等,坚持五昼夜胜利完成掩护大部队转移任务,撤退途中被敌军包围展开激战,因子弹用尽不幸被俘。敌人对老王、小刘严刑拷打,对张志坚则软硬兼施,他们坚信革命必胜而毫不动摇、英勇不屈。后解放军大反攻,敌政工处长被我生俘,张志坚重回自己队伍,得到“钢骨铁筋”称号。剧本成型后,团长吴茵亲自作曲,很快在舞台上立了起来,先后在哈尔滨、牡丹江、双城、东安、绥化上演数十场,引起强烈反响,当台上的英雄发出豪壮誓言:“海可枯,石可烂,革命意志永不变”时,台下就高呼:“向张志坚学习!”“向老王、小刘学习!”“我们要做革命的硬骨头!”观看演出的多是即将出征的部队,战士们纷纷写下决心书,表示将革命进行到底。

◆成荫(右一)在拍摄《钢铁战士》期间工作照。

成荫感到《钢骨铁筋》表现的思想内容,正符合自己的企望,歌剧中所塑造的张志坚、老王、小刘的英雄形象,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艰苦斗争中所具有的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遂亲自动手进行改编。他在基本保持原剧面貌的基础上,从突出战争中的人出发,按照电影化要求,精心修改加工,着力丰富完善。剧中将战争场面作为后景,而把表现人物放在重要位置,不仅注重群体性,更强调个性化,在充分体现英雄人物所共有的忠于革命和勇于献身特点的同时,注重展示因年龄、经历、性格不同而各具特点的对敌斗争方式。张志坚深沉刚毅,不管是酷刑还是美人计,以及用骨肉之情劝降,他都不为所动,表现了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高尚品质;老王细心沉稳,首先识破敌人造谣离间诡计,并机智诱使叛徒说出真相,最后为了严惩叛徒而光荣牺牲;小刘则于英勇无畏之中又带着年幼天真,敢吃敌人送来诱降的糕点,理由是“吃饱了打反动派更有劲”,还不忘揣起剩余的,最后把盛放的瓷盘摔个粉碎以示“并不领情”,面对敌政工处长逼问埋藏兵工厂机器地点,佯装笔供却写下“刘海泉革命到底”七个大字,并伺机用钢笔刺瞎对方眼睛而英勇就义。这样富于变化而同中有异的处理,赋予人物以独特、强烈的性格特征,使银幕上钢铁战士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此外,在片头增加了张志坚带领战士帮助根据地农民收割麦子及突遭敌机轰炸的场景,带出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进攻解放区的时代背景,以及张志坚的穷苦身世和亲睹百姓遇难深受触动,为他以后的英雄行为铺垫了思想基础,并强化了越狱逃跑后群众舍命掩护和他冒死拯救群众的情节,形象展现人民和子弟兵的血肉关系,从而揭示人民战士的力量源泉。

得益“三化”“七片”

因切合东影当时的“写工农兵”为主并把重点放在“写兵”上的制作要求,《钢铁战士》的剧本很快获得通过,于1950年1月投拍,主创人员大都是以不同方式及途径走上电影岗位的新手,但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圆满摄制完成,这完全归功于东影曾大力推行的“三化立功运动”和“七片生产”方针。

东影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最艰苦阶段建立的,虽以接收伪“满映”( 即“株式会社满州映画协会”) 的设备、器材及人员为基础,但距完备的电影制片厂差距甚远,创作和管理人才尤为匮乏,当向全国各解放区征调的文艺干部以及就地选拔的人员源源抵达,时任厂长袁牧之在党总支部书记兼管艺术工作的陈波儿等协助下,提出了“三化立功运动”和“七片生产”口号。“三化”就是“正规化、科学化、统一化”;“立功运动”就是号召各部门职工创造出优异成绩,争取立功;“七片生产”就是根据当时的条件,要完成七个片种的生产,即艺术(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包括动画及木偶)、翻译片、幻灯片和新闻照片。其中又以试制故事片为重点,并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方针:一、“写工农兵”与“写给工农兵看”为主,在写工农兵中间又把重点放在写兵的问题上。二、从小做起,先试写小型剧本,拍小型的片子。三、要建立新的风格,反对脱离内容的技巧卖弄,提倡朴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发展故事片。四、对于编导干部培养要“大胆放手”。艺术干部中只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就鼓励着手试拍小片或先搞纪录片,或先当一、二次演员,从中熟悉整个制作过程,摸索电影表现技巧,往后就试行单独导演。正是这些举措促使东影顺利迅速发展,一批电影新人脱颖而出,为包括《钢铁战士》在内的优秀影片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荫就是通过“三化”“七片”培养锻炼成长起来的。原先一直在部队里从事戏剧工作和政治工作的他,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颇为陌生,由其担任编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带有实验性质的短纪录片《东影保育院》,得到袁牧之、陈波儿近乎手把手的具体指导,使之初步熟悉了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制作流程。继而受命投入故事片试制,自编自导了《回到自己队伍来》,表现一个被国民党抓丁的贫苦农民转变和觉悟经历,虽然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从一个侧面有力揭示了两种军队的不同性质,对我军扩军和南下解放全中国起了一定作用,在尚显拘谨和粗糙的拍摄方法及技术运用中,崭露视角和构图的独有特点,被选送至全国第一次文代会观摩放映。到了拍摄第三部影片《钢铁战士》,其艺术水平有了飞跃式提升。片中对于战争场面并没有作过多涉及,唯一正面表现的开端牛脯山一战,通过多变的镜头角度、明快的节奏、紧张的动作,准确揭示了激烈的战斗气氛以及战士们高昂的精神状态,显露了处理宏大战斗场面的能力。在人物描绘上更是细致用心,不仅将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居于艺术视野中心,而且在镜头角度选择、组接等方面已趋自如,甚至还大胆运用了当时电影中不多见的隐喻蒙太奇技巧,如张志坚遭受拷打时,在一组交替切换的短镜头中,急速插入几个凶神恶煞的泥塑神鬼像镜头,以喻示敌人的残暴凶恶,深刻映衬了人民战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钢铁战士》剧照。

片中张志坚的扮演者,是曾任东北文工团一团政委兼副团长的张平,按照加强和充实电影工作力量的指示率团合并到东影,正值实施“七片生产”计划筹备投拍首批故事片,被安排在表现电业工人修复遭日军破坏设备恢复城市供电的《光芒万丈》中担任主角。他从中学时期即参加“左联”领导下的雷电剧社,到延安成为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批戏剧学员,毕业后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兼剧务科长,活跃于太行山敌后根据地,抗战胜利又转赴东北,一直奋战在戏剧表演前沿,乍到电影岗位既感到异常新鲜,又觉得很不适应,当第一次走到摄影机前,在长春街头实景拍摄拿破衣服在街上变卖的镜头,围观的过往行人很多,众目睽睽之下很是难为情,尤其不习惯电影 “零敲碎打”的拍戏方式,觉得不如过去搞话剧来得方便过瘾,一度产生动摇想回到熟悉的戏剧舞台去。后在亦是该片编剧的陈波儿鼓励和帮助下,专心致志地从头学起,不仅圆满完成了《光芒万丈》拍摄任务,还参演了《白衣战士》《无形的战线》《赵一曼》等多部影片,努力创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待到拍摄《钢铁战士》,对电影表演已应付自如,但他没有懈怠,仍在角色理解与创造上下功夫,深入部队了解像张志坚一样指战员的感人事迹,寻找塑造英雄形象的真实榜样,并且调动当年在延安主演大型秧歌剧《周子山》的积累和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并作为借鉴。经过这样精心准备,拍摄中准确把握角色内、外部特征,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侧面展示人物的崇高思想品格,使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鲜明强烈、真实可信。

同张平一样成功从舞台转向银幕的,还有在片中饰演老王、小刘和张志坚母亲的杜德夫、孙羽和胡朋。亦是由东北文工团调入东影的杜德夫,参与了“七片生产”中首部故事片《桥》的拍摄,取得了在电影中饰演配角的经验,在塑造老王形象时抓住并突出沉稳细心的特征,不仅见诸于对敌斗争,还体现在细微末节,临死前一句嘱咐“五月份的伙食账已经交司务长”,凸显一名老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堪称革命队伍培养起来的“红小鬼”的孙羽,13岁参加第四野战军独立五师宣传队,次年被借调到东北文工一团前方队,在歌剧《血泪仇》中扮演一个孩子,随之来到东影才15岁,因其性格倔强、活泼好动、求胜心强、爱憎分明的特点,加之有表演经历和军旅背景,被成荫视为“他就是刘海泉”而选中,并悉心加以调教,以本色加毅力将这一角色塑造得分外出色。拍戏时他正患“羊胡子疮”即口周皮真菌病,满嘴长着疮痂,每天化妆都要揭下再抹油彩,他硬是咬牙忍痛坚持下来。胡朋早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时,就从话剧《母亲》中饰演母亲尼洛夫娜开始,在舞台上多以担任老年妇女角色为主,她将已形成的真挚、朴实、自然的表演特色,用于片中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张母的塑造,成为银幕上革命大娘形象的成功先例。

该片主创人员中,摄影师王春泉是唯一来自国统区的电影工作者,他于1931年即入天一影片公司学习摄影,后活跃于沪上电影界,抗战爆发后因拒绝为日伪片商拍片转赴香港,新中国成立前夕返回,分配至东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钢铁战士》。成荫对其十分尊重,而他亦配合默契,通过构图、光线等运用,保证导演意图的实现。

“共产党是有人才的”

影片摄制完成后,成荫亲自携片前往中央电影局送审,在放映前的开场白中,真诚而谦逊地表示:“我是个新兵,刚刚学习,诸位老师已经看过我的第一部戏,那很不像样。这部也是我的习作,我是学生,请诸位老师不必客气,尽量地说,把这部片子搞好,这是为了电影事业,而不是我个人的事儿。”

◆《钢铁战士》在民主德国上映时的电影说明书。

其时对于从解放区来的电影工作者,不乏“阿猫阿狗也拍电影”的讥讽之声。成荫的这部新作,令参与审片的专家感到耳目一新,影片映完之后,大家热烈鼓掌。时为电影局制作委员会主任、著名前辈电影艺术家史东山第一个发言,认为“这部片子不像个新导演拍的,相当地成熟”,由衷地夸赞“中国共产党是有人才的!”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前辈电影艺术家蔡楚生也表示满意,给予“导演的构思明晰,结构精巧,故事、情节、人物都合乎情理”的评价,还亲自为该片起了名字,由原先的《不屈服的人》改为《钢铁战士》。电影局制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前辈电影技术家罗静予不仅当场予以肯定,而且亲自撰文热情推介:“我前后看了三次《钢铁战士》,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之一的我,与影片本来是常常打交道的,因此,由于接近摄制过程,觉得银幕上的画面,都是一些熟悉的朋友在那里作戏,失去真实之感。可是我却为《钢铁战士》所吸引,为这部影片的朴实处理而感动,觉得上面那些人物,不再是演员或所熟悉的人”,“这部影片表现了解放军何以成为保疆卫国的革命主力,表现了作为一个革命战士要经过怎样生死之间的考验。”

1951年2月,影片正式公映。时值解放之初,广大观众迫切希望通过银幕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对革命英雄非常崇敬,党和政府也需要通过电影这种最有影响的媒介向公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巩固与强化新生政权,因而像《钢铁战士》这样正面表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可歌可泣英雄业绩的影片,备受重视和欢迎,被列入文化部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的“国营电影制片厂出品新片展览月”,产生轰动效应。时任中央电影局长袁牧之曾与成荫一起到电影院了解放映效果,凡是观众反映强烈的时候,袁牧之便悄悄地拉成荫一下,结果不知给拉了多少次。散场时人们久久不肯离开,雷动的掌声中夹有“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东北大学放映时,特邀张平等几位演员与师生见面,看完后当场把他抬了起来。抗美援朝开始后,参战部队赴朝参战前大都必看这部影片,将它作为鼓舞士气的生动教材。《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看<钢铁战士>》的评论文章,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电影《钢铁战士》主要是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为人民解放斗争英勇献身、威武不屈的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艺术形象感染着、教育着我们。看了张志坚是那样勇于接受任务,那样坚决完成任务,那样刚强的在敌人面前毫不动摇,那样的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能够不是我们的榜样吗?不但在火线上的对敌斗争中需要这样,在一切岗位的工作中,也需要这样;忘掉个人的利害,毫无保留地献身工作,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影片的巨大影响很快延伸至国际。送审期间,苏联、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等留华人士看后就很受感动。在当年7月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卡罗维·发利第六届国际电影节上,受到普遍赞扬,评判委员会一致决定授予电影节五项主奖中的第二奖“争取和平自由斗争大奖”,担任主席的捷克高等艺术学校校长布劳西尔评论说:“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泽东领导下,进行解放斗争所得到的胜利成果,已成为全世界和平最大的保证之一。”10月,苏联在30个大城市举办“中国电影周”,又放映了《钢铁战士》,《真理报》《苏联艺术报》等发表文章予以高度评价:“这部片子真实而带着巨大的动人力量,叙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英雄精神,叙述了他们要战胜反动势力的不屈不挠的决心”,“不论在主题的现实性上或是对主题的艺术处理上,都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真挚朴实的,是接近千百万观众并为他们所理解的作品。”张平曾受文化部和东影委派参加中国电影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所到之处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由于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是“钢铁的人”的意思,看过该片的苏联观众见到他就欢呼“斯大林战士”。此后该片还荣获中央文化部举办的1949-1955年优秀国产影片的故事片一等奖。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上一篇:汶川地震是几级(汶川地震是几级地震,伤亡人数)

下一篇:吴亦凡都美竹事件怎么回事(吴亦凡都美竹事件怎么回事贴吧)

猜你喜欢